6月11日在常州图书馆举行的农工党大讲坛,听众们又迎来了老朋友季全保老师,季老师一如既往用幽默风趣的方式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我们的节日——家乡的味道”。
季老师多年来从事常州餐饮、建筑、民俗等方面的研究,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他创作出版的《常州老房子系列》、《江南水乡系列》、《历史题材人物画系列》等书画作品,受到广大常州甚至江苏市民的好评。这次的讲座,季老师又以资深老饕的身份,分“传统的节令饮食”、“家乡的饮食习俗”、“风俗逸闻话饮食”、“食趣与名人故事”、“百年老店的溯源”五大部分向听众们介绍了历史悠久的常州饮食文化。
江南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向来有“不时不食”之说,也就有了口耳相传的“时鲜菜”,常州人在千年的四季轮转中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规律。季老师用民谣的方式介绍了传统的节令饮食。例如夏季“立夏时节尝三鲜,吃了粽子划龙船,夏至馄饨防疰夏,细沙馒头斋灶田,小暑黄鳝赛神参,粗茶淡饭最重要”。老人们会说“夏至天吃馄饨暑天不混沌”,巧妙的谐音背后的原因是多吃荤素搭配的馄饨增加营养不容易疰夏。我们会发现,这些流传的节令饮食,其实也暗含了先辈们积累的养生智慧和生活哲学。
季老师还罗列了许多地道的常州美食,世界独有的豆斋饼,远销海外的萝卜干,驰名四海的大麻糕,非遗技艺的素火腿等等,以及美食有关的名人故事也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文化。
传承起饮食文化的重要成员是百年饮食老店,例如双桂坊、马复兴、德泰恒、兴隆园、义隆素、长兴楼等等,这些老店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既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又适应了新时期的市场需求。
通过图文并茂的精彩讲座,季老师不仅带领着市民们回忆着老常州充满温馨的旧时生活,也在传递着一种理念:饮食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部分,也需要更多人的重视和传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熟悉和传播。
苏轼词云“人间有味是清欢”,我们在品尝人间美食时也应多一份敬畏,多一点探究。
(文/社会工作部 徐丹 摄/数字资源部 余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