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8月末正是经常下雨的季节,一场名为《古吴水道与江南运河》的讲座也踏着水汽,如约而来。常州图书馆的多功能厅里,2017年度第八场龙城讲坛在8月26日下午迎来了主讲人薛焕炳老师和观众朋友们的到来,一起举办一场关于吴地水文化的公益讲座。
薛焕炳老师是常州吴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吴》杂志主编,长期研究地方文化与历史,编著有《毗陵琐闻》、《记忆龙城》等著作。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研究考证常州这座文化古城的地理历史上。这次讲座他带来了近年研究的新成果——江南运河的开凿和古吴水道的形成。
薛老师指出,在2014年 6月,中国大运河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江南运河则是中国大运河的最早河段。薛老师经考证后大胆推测,江南运河是吴古故水道基础上的拓浚.吴古故水道是泰伯渎基础上的拓浚.泰伯渎是吴地自然湖泊与河道的拓浚。
泰伯渎又名伯渎、孟渎、泰伯河,位于春秋时期的延陵邑境内。泰伯渎由泰伯所开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书》,宋以后《常州府志》《无锡县志》《无锡梅里志》《锡金考证》皆出自这里。它西起无锡清名桥,东至吴县蠡湖,全长87华里(现测28.3公里),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开凿运河。
古吴水道,全称“吴古故水道 ”,由于渎音复杂,简称“古吴水道”或“吴故水道”。旧志所载,泰伯渎是“农田灌溉之通渠,苏锡往来之通道”,那么,古吴水道则是通江达海、连接姑苏与延陵之间的黄金水道。薛老师通过《越绝书》记载的古吴水道特点以及苏锡常多地的县府地志的内容,得出结论:古吴水道途径今常州戚墅堰地区,至镇江入江。
根据泰伯渎与古吴水道的历史记载分析,春秋时期,夫差为伐齐,于周灵王二十五年 (公元前495年) 所凿江南运河,实际上是在古吴水道基础上的疏浚和拓展。因此我们可以说,最早的运河出现在常州界内。
在这场讲座中,大量的考据资料和论证清晰的逻辑脉络让观众们非常叹服,薛老师也提出了要用包容性的心态去考证文化,而不必拘泥于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提出疑问和意见,共同追寻探索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
下一篇:敬业乐群,专致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