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加速爆炸的时代,技术与生活究竟有何联系,技术与人要如何共处?作家王小伟结合技术哲学创作的《日常的深处》给予了读者新的思考视角——“向后看”,以八九十年代“物”的变迁为切入点,回归日常,反刍技术与自身的各种遭遇。
6月23日,“遇见”读书沙龙以《日常的深处》为契机,结合常州当地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故事,从衣食住行、场所物件、现实欲三个部分与读者朋友深入地分享、探讨了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哲学问题。
“在营养学出现之前,人们往往能够吃得非常健康。”一句话引起大家的共鸣。食物添加剂、预制菜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人们深知外卖不健康,但为何它成为可能呢?读者们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人的忙碌”、“外卖的便利”、“食物的富足”、“城市的密集”等等。主持人又陆续抛出“通勤如此痛苦,为何成为一种可能”、“奇怪的文字样态‘格式’为何让人更疲惫了”等问题。大家在交流中反思、在思考中碰撞。这场围绕“技术哲学”的分享与讨论超长进行了近三个小时,读者们意犹未尽。
显然,技术变革是矛盾的,但在日常的审查中,我们才能更切实地体会并理解海德格尔提出的“技术既在我们的生活里,又在我们的生命之外”。生命的体验不能被技术垄断,读书的体验亦是如此。“遇见”读书沙龙期望能激发大家的读书热情,以书为媒,给大家带来更多不同的读书体验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