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常图公众号

常图视频号

常图抖音号

读者服务中心:0519-88100101

十大名人资料库

您所在的位置: 资源 > 地方文化 > 文史资料 > 十大名人资料库

再次的争议【刘海粟】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1-29

1935年6月27日晚8时,刘海粟夫妇乘坐的德国北德公司海伦“霍斯脱”号回到了上海。受到了上海美专和筹委会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刘海粟在了解到美专陷入困境的情况之后,立即着手采取措施,拯救和整顿美专。他首先找到四行联合银行总经理钱新之,向钱新之借款2万元,补发教职TT资和用作日常开支。他一面积极为美专筹款准备画展,一面去找他的朋友郑午昌先生。他已看好了郑开办的汉文书店主编谢海燕,他开门见山对郑阐述了美专的状况,说他自己准备兼任教务长,需要一个能干而又脚踏实地的助手,作他的教务襄理,此人非谢海燕莫属。郑午昌很够朋友,一口答应,说只要谢先生愿意,他没意见。刘海粟认识谢海燕是在4年前他第一次欧游回国后,他去普陀写生,归途中遇风暴,羁留在浙江定海公园望海楼,与从日本抱病归来的谢海燕相遇,两人从欧洲艺术谈到日本浮世绘,从日本艺坛谈到欧洲艺坛,十分投契,谢虽然年轻,却给他留下了沉稳、扎实肯干而又有艺术修养的深刻印象。他马不停蹄,立即去找谢海燕。谢表示乐意与他合作,一口应承了他。
    刘海粟在复兴中路512号安好家,就在家中连续一周宴请美专教授,画室里备好了纸笔墨砚,黄宾虹、郑午昌、王个�、郑曼青、马公愚……诸多著名画家,谁先到谁画。饭前画,饭后也画,一周下来,就画了100多幅。他自己也每天加班到深夜,画了60多幅。叫人送到店里裱成精装。又亲笔给每一个能买得起画的朋友写信,一天写十几封,请求支持。由于海粟为美专筹款画展作了周密的准备,取得了巨大成功,全部画件都已订购出去,得款3万元,还清子积债。整顿校务,也取得了很好成果,改音乐系为主副科制,并恢复了雕塑系;中国画、西洋画、图案及艺术教育各系都得以改进,得政府嘉许,经教育部批准正式立案。自此每年由国库拨给补助费,补充工场机械设备和名雕模型及乐器。
    1935年7月21日,柏林中国美术展览筹委会假座上海华安大厦八楼,宴请刘海粟夫妇。蔡元培、李石曾、叶恭绰、吴铁城、李大超、王一亭、钱新之、潘公弼、潘序伦、黄宾虹、吴湖帆、王济远、吴东迈、王个�等数十人出席。蔡元培在会上说:“刘海粟先生此次代表吾国赴德举办中国现代画展,获得无上光荣与极大成功……此固吾全国艺术家之努力而博得之荣誉,亦由于海粟先生之努力奋斗,不避艰辛,始有此结果,此等劳绩与伟大精神,实使吾人钦佩与感谢……惟行政院所拨经费,仅为德国柏林一处展览之用。德国柏林展览会开幕以后,德国务省及各国均热烈欢迎,纷纷要求续展,其经费虽有各地方政府或美术院分别筹拨津贴,而刘先生个人往返川资及费用,皆由刘先生个人筹措。以此政府之少量经费,获若大之成功,诚出吾人意外。”刘海粟向大家报告了在欧洲画展经过。黄伯樵、潘公展等先生都在发言中对此次欧展给予了很高评价。会后蔡元培先生为其40岁书写寿联曰:“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
    8月,刘海粟去南京向行政院汇报欧展情况,受到英国驻中国使馆参赞裨德本、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和交通部部长的分别设宴欢迎。12月,《海粟油画?第二集》、所编《柏林人文博物馆所藏中国现代名画集》、所译《现代绘画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他所编《世界裸体美术》二册、《海粟丛刊?国画苑》、《欧游随笔》由中华书局出版。他撰写了《石涛与后期印象派)、《关于米勒》、《艺术的革命――给青年画家》、《现代绘画论译者序》。
    这年冬天,他第四次游黄山。在黄山,他作了中国画《古松图》、《朱松》、《孤松》、《黄山云海》和《黄山松石》。他在《古松图》上记道:“己亥十一月游黄山,在文殊院遇雨,寒甚。披裘拥火犹不暖,夜深更冷,至不能寐。院前有松十数株,皆奇古,以不堪书画之纸笔写其一。”
    他从黄山回到沪上,带着描绘黄山的作品去看蔡元培、叶恭绰、沈恩孚诸先生。他们都很欣赏,他们都在上面题了诗。蔡先生在《黄山古松图》上题了“黄山之松名天下,夭矫盘拿态万方。漫说盆栽能放大(人言黄山松石恰于放大之盆景),且凭笔力与夸张,”在《黄山云海》上题了“岩岩高峰,逢逢云海,俯仰之间,得大自在。”蔡先生题完画就对刘海粟说,陈独秀在他去德国那年,南京江宁地方法院以他危害民国罪,判处监禁13年,正在南京监狱服刑。国家危难日深,中日塘沽协定规定中国不但放弃满洲,还对日本开放华北,在外患日侵情况下,他担心陈独秀的生命安全.虽然他给昔日的学生、教育次长段锡朋写过倌,要他想尽办法保全陈独秀的性命,胡适之也多次和他谈起营救一事,他也与叶恭绰、章士钊、杨杏佛一起商量过,杨先生为之找过宋庆龄,宋先生运用她的影响做了许多工作,暂时大概不会危及陈的生命。但他们都认为应该有人去看看他,或许对他的精神有所支持。蔡先生认为振他人去都不合适,说刘海粟在社会上是一个有影响的艺术家,不在政府任职,又是陈独秀的朋友,蒋介石不会开罪于他,认为派他去最合适。刘海粟未等蔡先生说完,就答应第三天去看他。   
    刘海粟见着陈独秀,俩人拥抱,互呼伟大。陈独秀口若悬河,大谈他在法庭上的自辩。刘海粟说丁他西行画展的情况。拿出他的《孤松图》和《寒江独钓图》请他题词。陈独秀提笔在《孤松图》上题道:“黄山孤松,不孤而孤,孤而不孤,各有其境,各有其用。此非调和折衷于孤与不孤之间也,题奉海粟先生。独秀。”又在《寒江独钓图》写了:“自画有石谷,中国诗书画一体尽矣,晚近画艺,有复兴机运,独秀。”写毕,陈独秀意犹未甘,又从海粟带来的宣纸中取出一张对开裁了,又书一联曰:“人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上题“海粟先生雅教”,落款是“独秀”二字。当探视时间到了的时候,刘海粟收起对联和画作,两人再次紧紧拥抱,互道珍重,后来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此次告别就成了他们最后的永诀。
    1936年7月1日,刘海粟二度欧游作品展览会,在上海南京路大新公司四楼新厦开幕,由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主持开幕典礼。上海市市长吴铁城揭幕,教育部长王世杰作序,蔡元培、吴铁城、沈恩孚、刘海粟等致辞,王一亭、钱新之、王晓嫉、高剑父、梅兰芳、李公朴、王济远及英、德两国总领事、英国艺评家莫纽等千余人出席开幕式。展出中国画、油画300多幅.(大沪晚报)出版了“刘海粟个展特刊”,《时事新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刘海粟画展评论文章、题词和画作。文章有王世杰的《刘海粟画展引言》,李圣五的《海粟游欧收获》,钟凡的《艺术界的慧星刘海粟》,骅骝的《刘海粟国画的评价》,一先的《刘海粟的生活和艺术》,向培良的《题海粟先生第二次欧游画展》。7月2日,上海《新闻夜报》也出版了“刘海粟君欧游画展特刊”,刊登了可疆的《中国新美术之导师》,何勇仁的《我希望刘海粟先生做一个轰烈的叛徒》,黄昌铨的《刘海粟先生的画》,毛以亨的《海粟画展感言》,益论的《刘海粟先生》等文章和海粟的作品数幅。
    海粟的二度欧游作品展,再次轰动了中国画坛,成了艺坛和上海民众文化生活中一件大事,人们奔走相告,观者如潮,正因为轰动,也就让某些人感到难过,再次引起一场争论。
    7月6日,《辛报》刊登署名刘子英的文章《读叛徒画展》,说刘海粟二度欧游画展所陈列的作品多为旧作,并指责他尽用高丽纸、桑皮纸画中国画,未能达到气韵生动。7月9日,《辛报》刊出署名江兼霞的文章,说“刘先生是艺术大师,自称‘艺术叛徒’,该以创作为重,为何在橱窗内陈列一张‘临画’?”(指陈列在大新公司橱窗里的《但丁与维吉尔》)7月u日,《辛报》再次发表刘子英的文章,说在刘海粟的画展里,不见一张炭笔画(人体素描)或铅笔钢笔的速写,“大师以西画闻于世,‘人体构图’未见一幅,即普通人体油画也寥若晨星”。7月12日,《辛报》续登刘于英文章,说“中国把诗书画作三统一体,凡能画者,必能诗能书。若只是能画而不能诗书,便谓之‘画匠’。”“海粟先生既自认为“东方文艺复兴大师’,怎么大部的画只能签签名,或写些时髦年号如‘新纪元’’‘建国’之类。”
    这时刘海粟正在南京,接到学校打来的电报,就赶回上海,读了《辛报》上的文章,就已觉出并非真诚的艺术批评,而是续上次射向画展的箭矢,是有计划有预谋的,目的很明显,他虽然不想把精力用到与他们笔战上去,但如果他沉默不答,某些人会以为他被打败了,从而没完没了,得寸进尺。他决定回答刘子英、江兼霞。就他们在文中提到气韵生动、临摹、创作题材、题诗、展览绘画的意义等等问题平静地客观地阐述了他的见解,写了《关于评刘海粟画展》一文,他没有指责他们。 这场争论的直接后果,不但没有贬低刘海粟在公众中的形象,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扩大画展的影响,来参观画展的观众更多了,原拟7月15日闭幕,应观众要求,延展到19日。共卖出作品57幅,得润笔数万元。他将卖画所得,全部用作美专经费。
    上海画展一结束,作品即运往青岛,8月8日,由青岛市政府主办的《刘海粟近作展览会》在青岛博物馆筹备处开幕。8月27日,由山东艺术学会主办的《刘海粟近作展览会》,在济南青年会开幕。刘海粟应邀演讲了《中国艺术西渐》。9月10日他回到上海,参加上海美专工艺馆开馆典礼和中华美术协会第一届美展开幕式,他在美专成立25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演说中大声疾呼:“使命所在,盖以美化群伦,以造就民族崇高之人格,以增强保障生存与抗拒侵略所必须的民族力,以巩固我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刘海粟就是这么个人,任何时候也不气馁,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