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常图公众号

常图视频号

常图抖音号

读者服务中心:0519-88100101

常州现代名人库

您所在的位置: 资源 > 地方文化 > 文史资料 > 常州现代名人库

周一星

来源:常州市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9-12-03

 周一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41年5月生,常州人。1959年从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学习,1964年毕业留校执教外国地理、建筑学概论,1978年后致力于城市地理学的教学和科研。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次年任城市与环境学系副主任,并兼中国地理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大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区域规划和城市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顾问、《经济地理》杂志副主编、《城市规划》和《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及美国《Urban Affairs Review》等杂志编委。1984年~1988年曾任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工作组常务委员。先后赴马来西亚、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交流讲学、参加国际会议和合作研究。在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政策、城市统计、城市气候等方面有理论和应用的探讨,是我国最早研究城市化的学者之一,提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呈对数曲线关系、中国城市化地域差异的相对均衡论等许多重要观点。在城市体系方面,揭示中国城市规模结构的变化特点与原因,地域类型和演变规律,丰富城市规模分布理论,首先守成中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在城市职能分类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上有创新;发现我国城市规模与工业经济效益之间呈弱正相关关系,提出导致中国城市工业经济效益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城市规模,而是投资强度和工业结构,城市的工业企业规模总体上起负相关作用。并从不同角度论证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片面性,指出我国现行的城市发展方针以及各种观点的争论应该跳出城市规模的框框。参与过许多城市总体规划,而且是我国城市体系规划的创导者。研究成果分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建设部优秀规划奖、城市经济学、人文地理学优秀成果奖、北大科研奖等多项奖励。近年来,已4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第一个人文地理重点项目的总体设计。最近的研究方向是郊区化、都市连绵区和开放条件下中国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专著有《城市环境与规划》(合著,建筑工业出版社),Urbanization in China:An Inside-Out Perspective,Spring-Summer1987,M.E.Sharpe Inc.,U.S.A.(Co-editers with Y.M.Yeung),Urbanization in China:An Inside-Out Perspective(Ⅱ),Winter 1988~1989,M.E.Sharpe Inc.,U.S.A.(Co-editers with Y.M.Yeung),《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宏观研究――中美双方合作成果论文汇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与张秉忱、陈吉元合作主编),《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一版,1997年重印,1999年第三次印刷),《城市地理学》(高教出版社,与许学强、宁越敏合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研究―以洛阳为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科学出版社)。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

上一篇:周 滔

下一篇:周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