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龙城法治文化讲堂:常州法学名家对中国法治进步的贡献
今年是常州市法治文化年,正值12月份,由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常州市文广新局等主办的常州首届法治文化艺术节徐徐开展之际,《常州法学名家》书籍首发式和龙城法治文化讲堂于2号也相继圆满开展。
2号上午10:30在常州市行政中心星聚堂,由中共常州市政法委、常州市司法局和常州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常州法学名家》首发式正式展开。
在各位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之下,《常州法学名家》这本24万多字的书籍,在3个月内最终完成。首发式上在主持人陈少宝的介绍下,副市长尚建荣作了致词,政协党委组长刘醒铭作了本书的编撰和纲目规划的介绍。随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孙家红也对此书的内容和文史法治意义做了精辟的点评。其他协办单位代表人亦做了发言。
最后举行了由常州图书馆等单位代表接受的赠书仪式。
紧随其后,2号下午2:00,在常州图书馆三楼报告厅由
博士主讲的《2011龙城法治文化讲堂:常州法学名家对中国法治进步的贡献》也在热烈的氛围中开讲。
博士围绕《常州法学名家》此书内容,以著名历史学家和法学家孟森的《武阳会馆碑记》谈起,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常州历为法学名家。一是,人物数量之多,从董康、史良到史际春和;二是,时间跨度大,在113年的跨度间,年龄最长者生于1867年,最小者生于1954年,五个代际之间特征明显,也有相应的师承关系;三是,涉及领域广,各位法学名家分别精通各自的领域,有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和罗马法等。
博士在详实又热情的演讲中谈到常州前后延续的法学名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制度上,他们加速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在学术上,他们提升了中国法学学术研究水平;在教育上,他们推动了中国法律教育事业发展;在文化上,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法律文化现象;在社会影响上,体现了国人法治社会的精神追求。
最博士介绍说,《常州法学名家》这本书选取的角度比较专注,避免了泛泛;选取法治人物众多,比较精当;内容丰富主动活泼,有趣味性。他也激励在场众多大学生和市民听众们,一起读读这本《常州法学名家》。
通过今日的赠书仪式和龙城法治文化讲堂,各参加单位人员和大学生接受了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教育。特别是下午的龙城法治文化讲堂,在各青年学生的心中,播种下了关注法治,为法治奉献的种子。一天的活动,也为12月常州市法治文化艺术节开了一个好局。(戈文锦/ 文 朱军/摄)